《笠翁对韵十三覃》拼音版解释句解题解(拼音打印版)

来源:网络整理 时间:2022-10-31 00:00

笠翁对韵》“十三覃”的“十三”是序号,“覃”是30个平声韵的代表字之一,表示与“覃”归于同一韵部的字。“十三覃”中的“南”“谈”“三”“蓝”“柑(gān)”“男”“岚(lán)”等都是与“覃”同韵的字。

笠翁对韵十三覃全文

宫对阙,座对龛。水北对天南。蜃楼对蚁郡,伟论对高谈。遴杞梓,树楩楠。得一对函三。八宝珊瑚枕,双珠玳瑁簪。萧王待士心惟赤,卢相欺君面独蓝。贾岛诗狂,手拟敲门行处想;张颠草圣,头能濡墨写时酣。

闻对见,解对谙。三橘对双柑。黄童对白叟,静女对奇男。秋七七,径三三。海色对山岚。鸾声何哕哕,虎视正眈眈。仪封疆吏知尼父,函谷关人识老聃。江相归池,止水自盟真是止;吴公作宰,贪泉虽饮亦何贪。

笠翁对韵十三覃拼音版

shísāntán

ɡōnɡduìquèzuòduìkānshuǐběiduìtiānnánshènlóuduìjùnwěilùnduìɡāotánlínshùpiánnánduìhánsānbǎoshānzhěnshuānɡzhūdàimàozānxiāowánɡdàishìxīnwéichìxiànɡjūnmiànlánjiǎdǎoshīkuánɡshǒuqiāoménxínɡchùxiǎnɡzhānɡdiāncǎoshènɡtóunénɡxiěshíhān

wénduìjiànjiěduìānsānduìshuānɡɡānhuánɡtónɡduìbáisǒujìnɡduìnánqiūjìnɡsānsānhǎiduìshānlánluánshēnɡhuìhuìshìzhènɡdāndānfēnɡjiānɡzhīhánɡǔɡuānrénshílǎodānjiānɡxiànɡɡuīchízhǐshuǐménɡzhēnshìzhǐɡōnɡzuòzǎitānquánsuīyǐntān

拼音参考书籍:《笠翁对韵(精)--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》、《笠翁对韵--中小学传统文化经典》、《笠翁对韵趣味识字诀》、《笠翁对韵(注音注释本)》

《笠翁对韵·十三覃》全文注音拼音版,可直接打印。点击查看拼音版效果

标准格式的WORD打印文档,DOC格式,保存此版本方便打印和收藏。点击下载

《笠翁对韵十三覃》拼音版解释句解题解(拼音打印版)

笠翁对韵十三覃·其一

〖原文〗

宫对阙,座对龛,水北对天南。

蜃楼对蚁郡,伟论对高谈。

遴杞梓,树楩楠,得一对函三。

八宝珊瑚枕,双珠玳瑁簪。

萧王待士心惟赤,卢相欺君面独蓝。

贾岛诗狂,手拟敲门行处想;张颠草圣,头能濡墨写时酣。

〖注释〗

①阙:古代宫殿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台,泛指帝王的住所。②龛:供奉神位、佛像等的小阁子。③蜃楼:古人指由蜃气变幻而成的楼阁。蜃:大蛤蜊(gélí)。④蚁郡:由蚂蚁组成的郡。⑤伟论:见识广博的言论。⑥高谈:高明的言谈。⑦遴:选择;挑选。⑧杞梓:杞和梓,都是优良木材,比喻优秀的人才。⑨树:栽种;种植。⑩楩楠:黄楩木和楠木,泛指栋梁之材。⑪得一:指得道,即达到顺应自然、与天合一的境界。⑫函三:指包含天、地、人三气。⑬八宝:各种珠宝。⑭珊瑚:海洋中大量珊瑚虫(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腔肠动物)的石灰质骨骼(gé)聚集而成的东西,多为树枝状。可供观赏或做装饰品。⑮玳瑁:一种形状像龟的爬行动物,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中。⑯簪:簪子,别住发髻(jì)使不散乱的一种首饰,条状,用金属、玉石等制成。⑰萧王:指东汉的光武帝刘秀,他曾被封为萧王。⑱士:对人的美称。⑲卢相:指卢杞,字子良,唐代滑州灵昌(今河南滑县西南)人。曾任相。能言善辩,嫉贤妒能。⑳君:君主。㉑贾岛:见下卷“一先”第2段注④。㉒诗狂:指写诗时进入癫(diān)狂状态。㉓拟:比划。㉔张颠:即张旭,唐时吴郡(今江苏苏州)人。擅长草书,爱喝酒,常常醉后号呼狂走,用笔随意挥洒,变化无穷,人们称之为“张颠”。㉕草圣:对在草书艺术上有卓越成就的人的美称。㉖濡:沾湿。㉗酣:畅快;尽兴。

〖译文〗

宫与阙对应,座与龛对应,水北与天南对应。

蜃楼与蚁郡对应,伟论与高谈对应。

像选择杞和梓一样选拔人才,像种植黄楩木和楠木一样培养人才,得一与函三对应。

用珊瑚做成的八宝枕头,用玳瑁做的镶(xiāng)有双珠的簪子。

萧王刘秀用赤诚之心对待别人,蓝面宰相卢杞经常欺骗皇帝。

贾岛写诗时进入癫狂状态,一边走一边用手比划敲门的动作;张旭被称为草圣,能用头蘸(zhàn)着墨水畅快淋漓(lí)地写字。

〖句解〗

1、宫对阙(què),座对龛(kān):宫,本是对房屋、居所的通称,秦汉以后指帝王所居的房子。阙,宫门、城门两侧的高台,中间有道路,台上起楼观。座,座位,坐具。龛,供奉神佛或神主的石室或小阁子。平仄上,“宫”“龛”是平声,“阙”“座”是仄声。语法上,四个词语都是名词。

2、水北对天南:天南,过去指岭南,泛指南方,唐白居易《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》“诗情书意两殷勤,来自天南瘴海滨”。平仄上,“水北”是仄仄,“天南”是平平。语法上,二者都是方位短语。

3、蜃楼对蚁郡,伟论对高谈:蜃楼,又叫海市蜃楼,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,发生显著折射或全反射时,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而形成的各种奇异景象,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;古人误认为蜃吐气而成,故称“蜃楼”。唐杜甫《第五弟丰独在江左,近三四载寂无消息,觅使寄此二首》其二“影著啼猿树,魂飘结蜃楼”。蚁郡,唐李公佐《南柯太守传》写了一个名叫淳于棼的人,“吴、楚游侠之士。嗜酒使气,不守细行。累巨产,养豪客”,“所居宅南,有大古槐一株,枝干修密,清阴数亩。淳于生日,与群豪大饮其下”。“唐贞元七年九月,因沉醉致疾。时二友人于坐扶生归家,卧于堂东庑之下。二友谓生曰:‘子其寝矣!余将秣马濯足,俟子小愈而去’”,于是淳于棼解衣就枕,梦见槐安国的使者前来邀请他。他跟随前去,从槐树的洞穴口钻进去,来到了大槐安国。国王将次女瑶芳嫁给他,又做了南柯郡的太守。“自守郡二十载,风化广被,百姓歌谣,建功德碑,立生祠宇。王甚重之,赐食邑,锡爵位,居台辅。”淳于棼生有五男二女,儿子也做了高官,女儿嫁给王族,“荣耀显赫,一时之盛,代莫比之”。后来,他带兵打了败仗,公主又死了,国王疑忌,逐渐不再受到重用,就被遣送回家。醒来发现“己身卧于堂东庑之下”,“见家之僮仆拥彗于庭,二客濯足于榻,斜日未隐于西垣,余樽尚湛于东牖。梦中倏忽,若度一世矣”。淳于棼把梦里的情形告诉自己的两位朋友,大家都觉得惊骇,于是就走出来到大槐树下寻找,果然看到了一个洞穴,两个朋友就让人用斧头将槐树砍开,里面是土壤积成的亭台楼阁,还有许多蚂蚁围着一只“素翼朱首,长可三寸”的大蚂蚁,就是所谓的槐安国,旁边还有一个土城,就是所谓南柯郡。伟论,高明超卓的言论;高谈,高明的谈吐。“论”,琅环阁藏本作“伦”。“伟伦”多与“魁彦”并举,皆表杰出的人物;且“伦”为平声,意义、平仄皆不合。今本多作“论”,故此从之。平仄上,“蜃楼”是仄平,“蚁郡”是仄仄;“伟论”是仄仄,“高谈”是平平。语法上,四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。

4、遴杞梓(qǐ zǐ),树楩(pián)楠:上联出自《晋书·陆机陆云传》“观夫陆机、陆云,实荆衡之杞梓,挺珪璋于秀实,驰英华于早年”。遴,选拔,遴选。杞梓,都是美好的木材,比喻优秀人材。树,种植,树立。楩楠,楩木与楠木,皆大木,比喻栋梁之材,《墨子·公输》有“荆有长松、文梓、楩楠、豫章,宋无长木,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”。因此,上下联语义上都带双关义,既可指遴选、种植好木材,也可指选拔、培养人才。“楩”琅环阁藏本作“梗”,也是树名。然“梗”是仄声字,与“杞”失对,故本书不取。平仄上,上联是平仄仄,下联是仄平平。语法上,上下联都是动宾结构。

5、得一对函三:得一,得道。《老子》“昔之得一者: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”,王弼注曰“一,数之始而物之极也,各是一物之生,所以为主也。物皆各得此一以成”。函三,谓包含天、地、人三气,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“太极元气,函三为一。极,中也。元,始也”,颜师古注引孟康曰“元气始起于子。未分之时,天地人混合为一,故子数独一也”。平仄上,“得一”是仄仄,“函三”是平平。得,《广韵》“多则切”;一,《广韵》“於悉切”。二者皆为入声字。语法上,两个词语都是动宾结构,此处数词“一”“三”指称哲学上的概念。

6、八宝珊瑚枕,双珠玳瑁簪:八宝珊瑚枕,装饰有很多珍宝的珊瑚枕头。双珠玳瑁簪,装饰有两颗珍珠的玳瑁做的簪子;玳瑁,形似龟的爬行动物,其甲壳黄褐色,有黑斑和光泽,可做装饰品,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“宫人簪瑇瑁(玳瑁),垂珠玑”。“珊瑚”“玳瑁”是古代贵族居室里常见的饰物,经常入诗,如唐权德舆《玉台体十二首》“泪尽珊瑚枕,魂销玳瑁床”,唐罗隐《咏史》“徐陵笔砚珊瑚架,赵胜宾朋玳瑁簪”。平仄上,上联是仄仄平平仄,下联是平平仄仄平。八,《广韵》“博拔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上下联都是定中结构:“八宝”“双珠”是结构的第一层定语,为定中结构;第二层定语是“珊瑚”“玳瑁”,都是联绵词。

7、萧王待士心惟赤,卢相欺君面独蓝:上联说的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典故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载:“世祖光武皇帝讳秀,字文叔,南阳蔡阳人,高祖九世之孙也,……是时长安政乱,四方背叛。……光武将击之,先遣吴汉北发十郡兵。幽州牧苗曾不从,汉遂斩曾而发其众。秋,光武击铜马于鄡,吴汉将突骑来会清阳。贼数挑战,光武坚营自守;有出卤掠者,辄击取之,绝其粮道。积月余日,贼食尽,夜遁去,追至馆陶,大破之。受降未尽,而高湖﹑重连从东南来,与铜马余众合,光武复与大战于蒲阳,悉破降之,封其渠帅为列侯。降者犹不自安,光武知其意,敕令各归营勒兵,乃自乘轻骑按行部陈。降者更相语曰:‘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,安得不投死乎!’由是皆服。悉将降人分配诸将,众遂数十万,故关西号光武为‘铜马帝’。”刘秀在做萧王的时候,对前来投降者都推心置腹,以赤心待人,故而得到了大家的信服。下联说的是唐代佞臣卢杞的典故。《新唐书·奸臣列传》载:“卢杞,字子良。父弈,见《忠义传》。杞有口才,体陋甚,鬼貌蓝色,不耻恶衣菲食,人未悟其不情,咸谓有祖风节”,“既得志,险贼浸露。贤者媢,能者忌。小忤己,不傅死地不止。将大树威,胁众市权为自固者”。卢杞心胸狭隘,党同伐异,陷害忠良;貌似忠厚,其实奸邪,欺君罔上。故下联谓之“欺君面独蓝”。平仄上,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,下联是平仄平平仄仄平。独,《广韵》“徒谷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“萧王待士”“卢相欺君”相对,都是主谓结构,谓语“待士”“欺君”亦皆为动宾结构;“心惟赤”“面独蓝”相对,也是主谓结构,颜色名词“赤”“蓝”作谓语中心。此联对仗十分工整。

8、贾岛诗狂,手拟敲门行处想;张颠草圣,头能濡墨写时酣:贾岛,唐代诗人,与孟郊并称,人称“郊寒岛瘦”。明末清初张岱《夜航船·文学部·推敲》载:“贾岛于京师驴背得句:‘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。’既下‘敲’字,又欲下‘推’字,拣之未字,引手作推、敲势。时韩愈权京兆尹,岛不觉冲其前导。拥至尹前,具道所以。愈曰:‘敲字佳矣。’与并辔归,为布衣交。”贾岛在京师的时候,有一次骑着驴吟出一句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”。他拿不定主意“敲”要不要换成“推”,于是手作推和敲的姿势,不知不觉冲撞了京兆尹韩愈的马队。下联说的是唐代书法家张旭的典故。张旭,以草书著称,人称“草圣”,他的草书与“白(李白)歌诗、裴旻剑舞”号称“三绝”(《新唐书·李白传》)。《旧唐书·贺知章传》云“时有吴郡张旭,亦与知章相善。旭善草书,而好酒,每醉后号呼狂走,索笔挥洒,变化无穷,若有神助,时人号为张颠”,《新唐书·张旭传》更曰“嗜酒,每大醉,呼叫狂走,乃下笔,或以头濡墨而书,既醒自视,以为神,不可复得也,世呼‘张颠’”。平仄上,上联是仄仄平平,仄仄平平平仄仄;下联是平平仄仄,平平平仄仄平平。语法上,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:主语“贾岛诗狂”“张颠草圣”相对,是复指结构,“诗狂”即贾岛,“草圣”即张颠;谓语部分“手拟敲门”对“头能濡墨”,“行处想”对“写时酣”,前者为主谓结构,后者为状中结构,皆用来陈述前面主语的行为特征。

〖典故〗

蚁郡:唐传奇《南柯太守传》中有一则故事,汉代书生淳于棼做了一个梦,梦见自己到了大槐树下蚂蚁国,被招为驸马,还被封为南柯郡守,醒来后发现自己睡在大槐树下的蚂蚁窝边。

《笠翁对韵十三覃》拼音版解释句解题解(拼音打印版)

笠翁对韵十三覃·其二

〖原文〗

闻对见,解对谙,三橘对双柑。

黄童对白叟,静女对奇男。

秋七七,径三三,海色对山岚。

鸾声何哕哕,虎视正眈眈。

仪封疆吏知尼父,函谷关人识老聃。

江相归池,止水自盟真是止;吴公作宰,贪泉虽饮亦何贪?

〖注释〗

①解:明白;懂。②谙:熟悉。③黄童:幼童。④白叟:白发老人。⑤静女:娴(xián)静的女子。⑥奇男:不平凡的男子。⑦秋七七:指唐代道士殷文祥(自称七七)能在秋天让杜鹃开花。⑧径三三:宋代的杨万里在花园里开辟九径,分别种不同的花木,称之为三三径。⑨山岚:山中的雾气。⑩鸾: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。⑪哕哕:有节奏的铃声。这里指有节奏的鸣叫声。⑫眈眈:形容眼睛注视。⑬仪封疆吏:仪地的一个边疆小官。仪:地名,具体位置待考。封疆:边疆。⑭尼父:指孔子。见上卷“十四寒”第3段注n。⑮函谷关人:指尹(yǐn)喜。相传是春秋末的道家,曾任函谷关尹,随老子出关西去。函谷关: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王垛村。因关在谷中,深险如函,故名。⑯老聃:即老子,姓李,名耳,楚国苦县(今河南鹿邑〔yì〕东,一说为今安徽涡〔guō〕阳)人。道家学派的创始人。代表作是《老子》。⑰江相:指江万里,字子远,都昌(今属江西)人。南宋度宗时任左丞相兼枢密使。⑱归池:这里指跳入水池自杀。⑲止水:江万里所挖的水池名。原意为静止不流的水。这里有生命终止于此水的意思。⑳盟:发誓。㉑吴公:指吴隐之,字处默,濮(pú)阳鄄(juàn)城(今山东鄄城北)人。晋安帝时任广州刺史。以后又任度支尚书、光禄(lù)大夫。为官清廉。㉒作宰:这里指任广州刺史。㉓贪泉:泉名。在广东南海市。据说喝了贪泉水的人会变得很贪婪。

〖译文〗

闻与见对应,解与谙对应,三橘与双柑对应。

黄童与白叟对应,静女与奇男对应。

殷七七能在秋天让杜鹃开花,杨万里在花园里开辟三三径,海色与山岚对应。

鸾凤发出有节奏的鸣叫声,老虎正凶狠地注视着猎物。

仪地的边境小官能认识到孔子非同寻常,函谷关的尹喜知道老子是一位真人。

南宋宰相江万里投入止水池自尽,兑现了自己的誓言;吴隐之任广州刺史,虽然喝了贪泉之水却并未成为贪官。

〖句解〗

1、闻对见,解对谙:闻,是指听觉行为;见,是指视觉行为。解、谙,语义相近,都是了解、知道的意思。平仄上,“闻”“谙”是平声,“见”“解”是仄声。语法上,四个词语都是动词。

2、三橘对双柑:三橘,《三国志·吴书·陆绩传》载:“陆绩字公纪,吴郡吴人也。父康,汉末为庐江太守。绩年六岁,于九江见袁术。术出橘,绩怀三枚,去,拜辞堕地,术谓曰:‘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?’绩跪答曰:‘欲归遗母。’术大奇之。”陆绩小时候被袁术接见。袁术拿橘子给他吃,他就偷偷藏了三个。离开拜别的时候,橘子掉了出来。袁术问他为什么到人家做客还偷橘子,他说想回去送给母亲吃。双柑,又叫“双柑斗酒”,这个典故出自唐冯贽《云仙杂记》卷二:“戴颙春日携双柑斗酒,人问何之,曰:‘往听黄鹂声。此俗耳针砭,诗肠鼓吹,汝知之乎?’”后来成为春日雅游的典故。橘、柑皆为果树名,其果实亦谓之“橘”“柑”,皆可入药。平仄上,“三橘”是平仄,“双柑”是平平。橘,《广韵》“居聿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。

3、黄童对白叟,静女对奇男:黄童,指幼童,因其头发为黄色,故名。白叟,老人,因其头发为白色,故名。这两个词语出自唐韩愈《元和圣德诗》“黄童白叟,踊跃欢呀”。静女,指贤淑的女子,出自《诗经·邶风·静女》“静女其姝,俟我于城隅”。奇男,不平凡的男子,《佛祖通载》卷第十九:“法师元净,字无象,徐氏,杭州於潜人。客有过其舍者曰:‘嘉气上腾,当生奇男。’既生,左肩肉超如袈裟条。”杭州於潜人徐氏家生了一个奇特的孩子,左肩膀上的肉生下来就像袈裟的条纹一样。平仄上,“黄童”是平平,“白叟”是仄仄。白,《广韵》“傍陌切”,入声。“静女”是仄仄,“奇男”是平平。语法上,四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。

4、秋七七,径三三:此联化用宋周必大《上巳访杨廷秀》诗:“四环自斸三三径,顷刻常开七七花。”秋七七,据道教典籍《云笈七笺·续仙传·殷文祥》载:“殷七七,名文祥,又名道筌。常自称七七,俗多呼之,不知何所人也。游行天下,人言久见之,不测其年寿。面光白,若四十许人,到处或易其姓名不定。……鹄林寺杜鹃花高丈余,每春末花烂熳。僧传言:‘贞元年中,有外国僧自天台钵盂中以药养其根来种之。’自后构饰,花院锁闭。人或窥见女子红裳艳丽,游于树下。有辄采花折枝者,必为所祟,俗传女子花神也。所以人共保惜,故繁艳异于常花。其花欲开,探报分数,节度使宾僚官属,继日赏玩。其后一城士女四方之人,无不以酒乐游从。连春入夏,自旦及昏,闾里之间,殆于废业。宝一日谓七七曰:‘鹄林之花,天下奇绝,尝闻能开非时之花,此可开否?’七七曰:‘可也。’宝曰:‘今重九将近,能副此日否?’七七诺之。乃前三日往鹄林寺宿焉。中夜女子来谓七七曰:‘道者欲开此花耶?’七七乃问:‘何人深夜到此?’女子曰:‘妾为上玄所命,下司此花,在人间已逾百年,非久即归阆苑去,今与道者共开之,非道者无以感妾。’于是女子倏然不见。来日晨起,寺僧或讶花渐拆蕊。及九日,烂熳如春。”记录了殷七七在秋日重阳使得杜鹃花开的故事。后来人们就以“七七花”指非时令所开之花。径三三,此典多表隐逸情怀,原本是东汉蒋诩的典故,晋赵岐《三辅决录·逃名》载“蒋诩归乡里,荆棘塞门,舍中有三径,不出,唯求仲、羊仲从之游”;后来晋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有“三径就荒,松菊犹存”;宋杨万里有《三三径》诗曰“三径初开自蒋卿,再开三径是渊明。诚斋奄有三三径,一径花开一径行”。从典故的角度上说,“秋七七”若作“花七七”,更加贴切,与“径三三”的对仗也更工整。平仄上,上联是平仄仄,下联是仄平平。七,《广韵》“亲吉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二者皆由名词和数词叠用组合而成,形式上完全相同。从词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来看,“秋七七”是定中结构,表秋日所开的非时之花;“径三三”是主谓结构,“三三”陈述“径”的数量。从这个角度看,二者在语法上对仗并不工整。

5、海色对山岚:海色,海面呈现的景色,唐祖咏《江南旅情》“海色晴看雨,江声夜听潮”。山岚,山中的雾气,唐顾非熊《陈情上郑主司》“茅屋山岚入,柴门海浪连”。平仄上,“海色”是仄仄,“山岚”是平平。语法上,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。

6、鸾声何哕哕(huì),虎视正眈眈:上联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庭燎》“夜如何其?夜未艾。庭燎晢晢。君子至止,鸾声哕哕”。鸾声,鸾铃鸣声。何,副词,多么,表示感叹。哕哕,有节奏的铃声。下联出自《周易·颐》“虎视眈眈,其欲逐逐”。眈眈,威视貌,今有成语“虎视眈眈”,形容像猛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。平仄上,上联是平平平仄仄,下联是仄仄仄平平。语法上,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。

7、仪封疆吏知尼父(fǔ),函谷关人识老聃:上联出自《论语·八佾》:“仪封人请见。曰:‘君子之至于斯也,吾未尝不得见也。’从者见之。出曰:‘二三子,何患于丧乎?天下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。’”仪邑的封疆官吏见到了孔子,他说:“天下无道很久了,上天将让夫子做木铎。”仪封人的意思是天下无道,上天想要让孔子宣扬大道于天下,所以才让孔子周游列国的。封,边境的意思。疆吏,边境上的官员。尼父,指孔子,孔子名丘,字仲尼;父,古代对男子的美称,后多作“甫”。下联出自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“老子修道德,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。居周久之,见周之衰,乃遂去。至关,关令尹喜曰:‘子将隐矣,强为我著书。’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,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,莫知其所终。”老子出函谷关的时候,守关的官员看他要隐居了,请求他著书立言。于是老子就写下了五千余言的《道德经》,之后不知所终。关人,古代守关的官吏。老聃,指老子,姓李,名耳,字聃,故称。平仄上,上联是平平平仄平平仄,下联是平仄平平仄仄平。识,《广韵》“赏职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。

8、江相归池,止水自盟真是止;吴公作宰,贪泉虽饮亦何贪:上联说的是宋代江万里的典故。《宋史·江万里传》载,“江万里,字子远,都昌人”,“少神隽,有锋颖,连举于乡。入太学,有文声”。曾任宰相,性情刚正不阿,被罢相。“明年,大元兵渡江,万里隐草野间,为游骑所执,大诟,欲自戕,既而脱归。先是,万里闻襄樊失守,凿池芝山后圃,扁其亭曰‘止水’,人莫谕其意,及闻警,执门人陈伟器手,曰:‘大势不可支,余虽不在位,当与国为存亡。’”元军攻占襄樊时,他开凿了一个水池,名“止水”,决心与国家共存亡。“及饶州城破,军士执万顷,索金银不得,支解之。万里竟赴止水死。左右及子镐相继投沼中,积尸如叠。翼日,万里尸独浮出水上,从者草敛之。万里无子,以蜀人王橚子为后,即镐也。事闻,赠太傅、益国公,后加赠太师,谥文忠。”饶州被攻破之后,江万里就投止水殉国了。下联说的是晋朝吴隐之的故事。《晋书·吴隐之传》载,“吴隐之,字处默,濮阳鄄城人,魏侍中质六世孙也。隐之美姿容,善谈论,博涉文史,以儒雅标名。弱冠而介立,有清操,虽日晏歠菽,不飨非其粟,儋石无储,不取非其道”。吴隐之后来担任了广州刺史。“朝廷欲革岭南之弊,隆安中,以隐之为龙骧将军、广州刺史、假节,领平越中郎将。未至州二十里,地名石门,有水曰贪泉,饮者怀无厌之欲。隐之既至,语其亲人曰:‘不见可欲,使心不乱。越岭丧清,吾知之矣。’乃至泉所,酌而饮之,因赋诗曰:‘古人云此水,一歃怀千金。试使夷齐饮,终当不易心。’及在州,清操逾厉,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,帷帐器服皆付外库,时人颇谓其矫,然亦终始不易。”广州附近有贪泉,人们都说喝了贪泉的水就会产生无尽的贪欲。吴隐之就到泉边舀来喝了,最终他的廉洁情操也毫无改变。平仄上,上联是平仄平平,仄仄仄平平仄仄;下联是平平仄仄,平平平仄仄平平。语法上,“江相归池”和“吴公作宰”相对,都是主谓结构。“止水自盟真是止”“贪泉虽饮亦何贪”两句对仗不甚工整。“止水自盟真是止”是主谓结构,“止水自盟”为主语,是指江万里在止水前自己盟誓的事情;谓语是对这个事件的判断。“贪泉虽饮亦何贪”则是一个表转折关系的复句,包含“贪泉虽饮”和“亦何贪”两个分句。

〖典故〗

仪封疆吏知尼父:仪封,地名,在今河南兰考县;尼父,即孔子,孔子名丘,字仲尼;父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。当年孔子经过仪封,广施教化,仪封人称赞孔子是上天派来启发民智的圣人。

函谷关人识老聃:春秋末年,函谷关关吏尹看见紫气东来,便推测是老子来函谷关了。老聃,即老子,老子姓李名聃。

《笠翁对韵十三覃》拼音版解释句解题解(拼音打印版)

笠翁对韵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