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笠翁对韵十蒸》拼音版解释句解题解(拼音打印版)

来源:网络整理 时间:2022-10-31 00:00

笠翁对韵》“十蒸”的“十”是序号,“蒸”是30个平声韵的代表字之一,表示与“蒸”归于同一韵部的字。“十蒸”中的“菱(líng)”“绫(líng)”“升”“僧”“称”“登”“朋”等都是与“蒸”同韵的字。

笠翁对韵十蒸全文

蘋对蓼,芡对菱。雁弋对鱼罾。齐纨对鲁缟,蜀锦对吴绫。星渐没,日初升。九聘对三征。萧何曾作吏,贾岛昔为僧。贤人视履循规矩,大匠挥斤按准绳。野渡春风,人喜乘潮移酒舫;江天暮雨,客愁隔岸对渔灯。

谈对吐,谓对称。冉闵对颜曾。侯嬴对伯嚭,祖逖对孙登。抛白纻,宴红绫。胜友对良朋。争名如逐鹿,谋利似趋蝇。仁杰姨惭周不仕,王陵母识汉方兴。句写穷愁,浣花寄迹传工部;诗吟变乱,凝碧伤心叹右丞。

笠翁对韵十蒸拼音版

shízhēnɡ

pínɡduìliǎoduìlínglínɡyànduìzēnɡwánshǔjǐnduìlínɡxīnɡjiànchūshēnɡjiǔpìnduìsānzhēnɡxiāocénɡzuòjiǎdǎowèisēnɡxiánrénshìxúnɡuījiànɡhuījīnjiàozhǔnshénɡchūnfēnɡrénchénɡcháojiǔfǎnɡjiānɡtiānchóuɡéànduìdēnɡ

tánduìwèiduìchēnɡrǎnmǐnduìyánzēnɡhóuyínɡduìduìsūndēnɡpāobáizhùyànhónɡlínɡshènɡyǒuduìliánɡpénɡzhēnɡmínɡzhú鹿móuyínɡrénjiécánzhōushìwánɡlínɡshíhànfānɡxīnɡxiěqiónɡchóuhuànhuāchuánɡōnɡshīyínbiànluànnínɡshānɡxīntànyòuchénɡ

拼音参考书籍:《笠翁对韵(精)--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》、《笠翁对韵--中小学传统文化经典》、《笠翁对韵趣味识字诀》、《笠翁对韵(注音注释本)》

《笠翁对韵·十蒸》全文注音拼音版,可直接打印。点击查看拼音版效果

标准格式的WORD打印文档,DOC格式,保存此版本方便打印和收藏。点击下载

《笠翁对韵十蒸》拼音版解释句解题解(拼音打印版)

笠翁对韵十蒸·其一

〖原文〗

萍对蓼,芡对菱,雁弋对鱼罾。

齐纨对鲁缟,蜀锦对吴绫。

星渐没,日初升,九聘对三征。

萧何曾作吏,贾岛昔为僧。

贤人视履循规矩,大匠挥斤按准绳。

野渡春风,人喜乘潮移酒舫;江天暮雨,客愁隔岸对渔灯。

〖注释〗

①萍:浮萍,一年生草本植物,浮生在水面上,叶子扁平,呈椭圆形或倒卵形,叶下生须根,开白色花。②蓼: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,开淡红色或白色小花。种类很多。③芡:多年生草本植物,生在浅水中,叶子像荷叶,浮在水面上,开紫色花。果实叫芡实或鸡头米。有的本子作“葪”。④菱:一年生草本植物,生在池沼(zhǎo)中,根生在泥里,叶子浮在水面上,开白花。果实也叫菱,有带角的硬壳。⑤雁弋:一种用来射雁的箭,系有绳子。⑥罾:一种方形渔网,以木棍或竹竿为支架。⑦齐纨:齐地出产的白细绢。也泛指名贵的丝织品。⑧鲁缟:古代鲁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生绢,以薄细著称。缟:有的本子作“绮(qǐ)”。⑨蜀锦:四川生产的彩锦,色彩鲜艳,质地坚韧。⑩吴绫:吴地生产的绫子,一种像缎(duàn)子而比缎子轻薄的丝织品。⑪没:隐藏;消失。⑫九聘:多次聘请。⑬三征:多次征召。⑭萧何:见下卷“五歌”第1段注q。⑮吏:旧时官府中的小官或差役。⑯贾岛:见下卷“一先”第2段注④。⑰僧:男性佛教徒。⑱贤人:有品德或才能的人。⑲履:鞋。⑳大匠:技艺高超的木工。㉑斤:斧子。㉒按:有的本子作“校”。㉓准绳: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。㉔野渡:荒野之处或村野的渡口。㉕酒舫: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。舫:船。㉖江天:江和天。多指江河上广阔的空际。㉗渔灯:渔船上的灯。

〖译文〗

萍与蓼对应,芡与菱对应,雁弋与鱼罾对应。

齐纨与鲁缟对应,蜀锦与吴绫对应。

星星渐渐隐没,太阳刚刚升起,九聘与三征对应。

萧何曾经做过沛县的小官,贾岛以前当过和尚。

贤明的人一言一行都遵循规矩,技艺高超的木工按照准绳用斧子劈削木材。

村野的渡口吹来春风,人们高兴地趁着潮水移动酒舫;傍晚江河上下起了雨,客人忧愁地看着对岸的渔灯。

〖句解〗

1、蘋(pín)对蓼(liǎo),芡(qiàn)对菱:蘋,水草名,《诗经·召南·采蘋》“于以采蘋?南涧之滨”,毛亨传“蘋,大蓱也”。蓼,水草名,《诗经·周颂·良耜》“以薅荼蓼”,毛亨传“蓼,水草也”。芡,水生植物名,种子称“芡实”,供食用或入药。芡,琅环阁藏本作“茨”,今本多作“芡”。茨,蒺藜,平声;芡,仄声。取“芡”更佳。菱,水草名,果实有硬壳,一般有角,俗称菱角。平仄上,“蘋”“菱”都是平声,“蓼”“芡”皆为仄声。语法上,四个词语都是水生植物名词。

2、雁弋(yì)对鱼罾(zēng):雁弋,指射雁的箭;弋,带丝绳的箭,《楚辞·九章·惜诵》“矰弋机而在上兮,罻罗张而在下”。鱼罾,捕鱼的网;罾,用木棍或竹竿做支架的方形鱼网,《楚辞·九歌·湘君》“鸟何萃兮蘋中,罾何为兮木上”,王逸注“罾,鱼网也”。平仄上,“雁弋”是仄仄,“鱼罾”是平平。语法上,两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,且皆以狩猎对象名词作为定语。

3、齐纨(wán)对鲁缟(gǎo),蜀锦对吴绫:齐纨,齐地出产的白细绢,是很名贵的丝织品,《列子·周穆王》“衣阿锡,曳齐纨”,张湛注“齐,名纨所出也”。鲁缟,古代鲁地出产的一种白色生绢,以薄细著称,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“矢之于十步贯兕甲,于三百步不能入鲁缟”,古有所谓“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”的话。蜀锦,四川生产的彩锦,色彩鲜艳,质地坚韧,唐杜甫《白丝行》“缲丝须长不须白,越罗蜀锦金粟尺”。吴绫,吴地所产的绫,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“明州余姚郡,上。开元二十六年,采访使齐浣奏以越州之鄮县置,以境有四明山为名。土贡:吴绫、交梭绫、海味、署预、附子……”;绫,一种薄而细、纹如冰凌、光如镜面的丝织品。平仄上,“齐纨”是平平,“鲁缟”是仄仄;“蜀锦”是仄仄,“吴绫”是平平。语法上,四个词语都是定中结构。

4、星渐没,日初升:星渐没,星星逐渐沉没,意味着早晨来临;日初升,太阳刚刚升起,也是早晨到来的意思。平仄上,“星渐没”是平仄仄,“日初升”是仄平平。语法上,二者都是主谓结构。

5、九聘对三征:九聘,多次聘请;三征,朝廷三次征召,《晋书·刘兆传》“武帝时,五辟公府,三征博士,皆不就”。三、九,皆泛指多数。二者经常并用,泛指朝廷多次以隆重之礼征召,《快心编传奇二集》卷之二:“设非高宗汤文,卑辞枉躬,重之以三征九聘之礼,则亦终守岩壑,老死而无闻。”平仄上,“九聘”是仄仄,“三征”是平平。语法上,两个词语都是状中结构。

6、萧何曾作吏,贾岛昔为僧:上联说的是西汉开国元勋萧何的典故。据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载,“高祖为布衣时,何数以吏事护高祖。高祖为亭长,常左右之”,在汉高祖刘邦发迹之前,萧何常伴其左右。萧何曾经“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”,即在沛县做一个管人事的小吏,故曰“萧何曾作吏”。下联说的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典故。贾岛曾出家为僧,有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”的名句,后来还俗,屡试不第。平仄上,上联是平平平仄仄,下联是仄仄仄平平。昔,《广韵》“思积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两句都是主谓结构。

7、贤人视履循规矩,大匠挥斤按准绳:视履,观察其行为,出自《周易·履》“上九:视履考祥,其旋元吉”,孔颖达疏“视履考祥者,祥谓征祥,上九处履之极,履道已成。故视其所履之行,善恶得失,考其祸福之征祥”。规矩,就是规和矩两种工具,规用来校正圆形,矩用来校正方形,今有“不以规矩,不成方圆”的成语。挥斤,挥舞斧头,出自《庄子·徐无鬼》“运斤成风”的典故:“郢人垩漫其鼻端,若蝇翼,使匠石斫之。匠石运斤成风,听而斫之,尽垩而鼻不伤。”楚国有个涂墙的匠人,白粉落到他鼻端,薄薄一层。他的好朋友是个木匠,挥舞斧头砍下去,白粉没了,鼻子却丝毫没有受伤。准绳,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,准是测平面的水准器,绳是量直度的墨线。平仄上,上联是平平仄仄平平仄,下联是仄仄平平仄仄平。语法上,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。主语“贤人视履”“大匠挥斤”也都是主谓结构;动宾结构“循规矩”“按准绳”作谓语,陈述主语,即“贤人视履”“大匠挥斤”必须做到遵循规矩、按照准绳。

8、野渡春风,人喜乘潮移酒舫;江天暮雨,客愁隔岸对渔灯:野渡,荒落之处或村野的渡口,唐韦应物《滁州西涧》“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”。乘潮,顺着潮水,唐刘希夷《相和歌辞·江南曲八首》“舣舟乘潮去,风帆振草凉”。酒舫,供人饮酒作乐的船,唐元结《石鱼湖上醉歌》“长风连日作大浪,不能废人运酒舫”。下联当化用唐张继《枫桥夜泊》的“江枫渔火对愁眠”和宋柳永的《安公子》“雨残稍觉江天暮。拾翠汀洲人寂静,立双双鸥鹭。望几点、渔灯隐映蒹葭浦。停画桡、两两舟人语。道去程今夜,遥指前村烟树。游宦成羁旅。短樯吟倚闲凝伫。万水千山迷远近,想乡关何处”。江天,江上的天空,江天一色,故而更显空阔辽远。暮雨,傍晚的雨。平仄上,上联是仄仄平平,平仄平平平仄仄;下联是平平仄仄,仄平仄仄仄平平。隔,《广韵》“古核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上下联都是状中结构。“野渡春风”“江天暮雨”描述环境,前者表处所,后者表天气,作状语。“人喜乘潮移酒舫”“客愁隔岸对渔灯”是句子的主体,为主谓结构;谓语动词“喜”“愁”是两个心理活动动词,在此是“为……喜”“为……愁”的用法;“乘潮移酒舫”“隔岸对渔灯”两个状中结构作“喜”“愁”的宾语。此联结构复杂,然而其对仗十分工整。

《笠翁对韵十蒸》拼音版解释句解题解(拼音打印版)

笠翁对韵十蒸·其二

〖原文〗

谈对吐,谓对称,冉闵对颜曾。

侯嬴对伯嚭,祖逖对孙登。

抛白纻,宴红绫,胜友对良朋。

争名如逐鹿,谋利似趋蝇。

仁杰姨惭周不仕,王陵母识汉方兴。

句写穷愁,浣花寄迹传工部;诗吟变乱,凝碧伤心叹右丞。

〖注释〗

①吐:陈说。②谓:称呼。③称:叫作。④冉闵:冉有和闵子蹇(jiǎn),都是孔子的学生。⑤颜曾:颜回和曾参(shēn),都是孔子的学生。⑥侯嬴:战国时魏国人。曾任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,信陵君把他奉为上宾。⑦伯嚭:一作白喜。春秋时楚国人。后逃到吴国,因功升为太宰。善奉迎,深受吴王夫差宠信。⑧祖逖:见下卷“一先”第4段注⑥。⑨孙登:字公和,晋时汲郡(jíjùn)共县(今河南辉县)人。隐居不仕,重修养。⑩白纻:白衣,古代读书人未取得功名时所穿的衣服。⑪红绫:指红绫饼餤(dàn),古代一种珍贵的饼类食品。因外裹红绫,故称。⑫胜友:良友;好朋友。⑬逐鹿:比喻争夺天下。也泛指争夺、竞争。⑭趋蝇:趋附的苍蝇。⑮仁杰:指狄(dí)仁杰,字怀英,并州太原(今属山西)人。武则天时任同凤阁鸾(luán)台平章事,极受宠。⑯周:唐代武则天称帝时的国号。⑰不仕:不做官。这里指狄仁杰的堂姨不愿让自己的儿子在武则天手下当官。⑱王陵:秦末汉初沛县(今属江苏)人。楚汉战争中支持刘邦。汉朝建立后封安国侯,曾任右丞相。⑲方兴:刚刚兴起。⑳穷愁:穷困忧愁。㉑浣花:即浣花溪。又名百花潭。在四川成都市西郊。㉒寄迹:暂时托身;借住。㉓工部:指唐代诗人杜甫,因曾被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世称杜工部。㉔吟:有节奏地诵读。㉕变乱:由战争或暴力造成的混乱。㉖凝碧:指凝碧池,唐代宫苑中的池名。㉗右丞:指王维,字摩诘(jié),唐代太原祁(qí,今山西祁县)人。曾任尚书右丞。擅长五言诗,精于书画。安史之乱时,曾写《凝碧诗》表达忧伤之情。

〖译文〗

谈与吐对应,谓与称对应,冉闵与颜曾对应。

侯嬴与伯嚭对应,祖逖与孙登对应。

科举及第后脱掉白衣,皇帝宴请新科进士吃红绫饼,胜友与良朋对应。

争夺名声就像打猎时追逐鹿一样,谋取利益好比苍蝇趋附腐臭的东西。

狄仁杰的堂姨不满武则天的周朝而不让儿子出来当官,王陵的母亲在刘邦刚刚兴起的时候便认定他将夺得天下。

杜甫寄身浣花溪,诗句中写的都是穷困忧愁之事;王维伤心安禄(lù)山在凝碧宫宴请属下之事,写《凝碧诗》反映当时发生的祸乱。

〖句解〗

1、谈对吐,谓对称:“谈”“吐”都是表“谈论”义的同义词,“谓”“称”都是表“称呼”义的同义词。平仄上,“谈”“称”是平声,“吐”“谓”是仄声。语法上,四个词语都是动词。

2、冉闵对颜曾:冉指冉求,字子有;闵指闵损,字子骞。孔子的弟子还有冉伯牛、冉仲弓的姓氏为冉,但只有冉求有被尊为“子”的记录,《论语·雍也》“子华使于齐,冉子为其母请粟”;闵损亦是如此,《论语·先进》“闵子侍侧,闇闇如也”。四人皆是孔子的弟子,各有专长,《论语·先进》曰:“德行:颜渊、闵子骞、冉伯牛、仲弓;言语:宰我、子贡;政事:冉有、季路;文学:子游、子夏。”颜指颜回,字子渊;曾指曾参,字子舆。颜回也是德行科弟子。曾参是孔子弟子曾点的儿子,是孔门晚期最出名的弟子,据传《大学》是他所著。平仄上,“冉闵”是仄仄,“颜曾”是平平。语法上,四个词语都是指人名词。

3、侯嬴对伯嚭(pǐ),祖逖(tì)对孙登:侯嬴,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贤德忠义之士,据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载,“魏有隐士曰侯嬴,年七十,家贫,为大梁夷门监者”,魏公子信陵君听说此人非常贤德,三番几次去拜访,又邀请他参加盛宴,向满座高朋介绍他。侯嬴也观察到信陵君确实是礼贤下士之人,为他出谋划策,不惜牺牲性命。唐李白《侠客行》有“闲过信陵饮,脱剑膝前横。将炙啖朱亥,持觞劝侯嬴”,即是叙写侯嬴等人的侠义行为。伯嚭,春秋末期楚国人,后逃亡吴国,得到吴王夫差的信任。伯嚭为人贪婪,是一个奸佞之臣。据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载,勾践被吴国打败以后,派大夫文种去吴国求和,向吴国称臣。文种跟勾践说“夫吴太宰嚭贪,可诱以利”,于是勾践就用美女宝器等贿赂伯嚭,伯嚭就在吴王面前说越国的好话,使得吴王答应了越国谈和的请求。最后,吴王夫差不但在伯嚭的谗言下杀死了忠臣伍子胥,还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。祖逖,东晋时期的军事家,《晋书·祖逖传》载,“祖逖字士稚,范阳遒人也。世吏二千石,为北州旧姓”。祖逖为人轻财好义,又博览群书,有经世之才,有闻鸡起舞的典故:“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,情好绸缪,共被同寝。中夜闻荒鸡鸣,蹴琨觉曰:‘此非恶声也。’因起舞。逖、琨并有英气,每语世事,或中宵起坐,相谓曰:‘若四海鼎沸,豪杰并起,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。’”后率部北伐,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,却也因此被朝廷忌惮,受到牵制,忧愤而死。孙登,《晋书·隐逸传》载:“孙登,字公和,汲郡共人也。无家属,于郡北山为土窟居之,夏则编草为裳,冬则被发自覆。好读《易》,抚一弦琴,见者皆亲乐之。性无恚怒,人或投诸水中,欲观其怒,登既出,便大笑。时时游人间,所经家或设衣食者,一无所辞,去皆舍弃。”嵇康曾经跟他一起交游三年,问他志向,始终不答。分别时,嵇康问他是否有什么话说,孙登跟他说:“子识火乎?火生而有光,而不用其光,果在于用光。人生而有才,而不用其才,而果在于用才。故用光在乎得薪,所以保其耀;用才在乎识真,所以全其年。今子才多识寡,难乎免于今之世矣!子无求乎?”嵇康没有听进去他的话,果然死于非命,临死之前作《幽愤诗》曰:“昔惭柳下,今愧孙登。”平仄上,“侯嬴”是平平,“伯嚭”是仄仄;“祖逖”是仄仄,“孙登”是平平。伯,《广韵》“博陌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四个词语都是指人名词。“侯”“伯”本为表爵位的名词,“祖”“孙”本为表辈分的名词,作者利用其构成对仗。

4、抛白纻(zhù),宴红绫:抛白纻,就是抛弃一身白纻,丢掉白衣的身份,出自《聊斋志异·叶生》,“淮阳叶生者,失其名字。文章词赋,冠绝当时,而所遇不偶,困于名场”,叶生才华很高,可惜时运不济,总是科场失利。丁乘鹤在叶生所在的地方做县令,对他的才华十分欣赏,时时接济他。后来科考,叶生仍然铩羽而归,从此一病不起。丁公慰问不绝,因为任期已到,他打算带着叶生一起走,一直等候叶生病愈。后来叶生忽然来到,丁公大喜,命自己的儿子拜叶生为师,从此学业大进。“生以生平所拟举业悉录授读,闱中七题,并无脱漏,中亚魁。公一日谓生曰:‘君出余绪,遂使孺子成名。然黄钟长弃若何!’生曰:‘是殆有命!借福泽为文章吐气,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,非战之罪也,愿亦足矣。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,何必抛却白纻,乃谓之利市哉!’”丁乘鹤很为叶生惋惜,叶生说: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无憾,不一定非要抛却白纻成就功名才知足。后来叶生返回家中,发现原来自己早已身故,跟随丁乘鹤离去的只是他的魂魄。白纻,白衣,古代士人未得功名时所穿衣服。宴红绫,《夜航船·选举部》记载了一个“红绫饼”的故事:“唐僖宗幸南内兴庆池,泛舟,方食饼。时进士在曲江,有闻喜宴。上命御府依人数各赐红绫饼餤。所司以金盒进,上命中官驰以赐。故徐演诗云:‘莫欺老缺残牙齿,曾吃红绫饼餤来。’”唐僖宗有一次在兴庆池游玩,泛舟吃饼。当时中榜的进士们正在曲江亭子举行闻喜宴,庆祝高中,僖宗就命人赐予他们红绫饼。平仄上,“抛白纻”是平仄仄,“宴红绫”是仄平平。白,《广韵》“傍陌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两个都是动宾结构。

5、胜友对良朋:胜友,就是良友、良朋的意思,唐王勃《滕王阁序》“十旬休暇,胜友如云;千里逢迎,高朋满座”。二者是同义词。平仄上,“胜友”是仄仄,“良朋”是平平。语法上,二者都是定中结构。

6、争名如逐鹿,谋利似趋蝇:逐鹿,出自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“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之,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”,这里的鹿指的是政权。趋蝇,追逐苍蝇般微小的利益,宋苏轼《满庭芳》“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算来着甚干忙”。平仄上,上联是平平平仄仄,下联是平仄仄平平。逐,《广韵》“直六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:“争名”“谋利”为主语,“逐鹿”“趋蝇”为宾语,都是动宾结构。

7、仁杰姨惭周不仕,王陵母识汉方兴:上联说的是唐代名臣狄仁杰的典故。《太平广记·妇人·卢氏》引《松窗杂录》载:“狄仁杰之为相也,有卢氏堂姨居于午桥南别墅。姨止有一子,而未尝来都城亲戚家。仁杰每伏腊晦朔修礼甚谨。常经雪后休假,仁杰因候卢姨安否。适表弟挟弓矢、携雉兔而来归,进膳于母,顾揖仁杰,意甚轻简。仁杰因启于姨曰:‘某今为相,表弟有何乐从,愿悉力从其旨。’姨曰:‘相自贵尔,姨止有一子,不欲令其事女主。’仁杰大惭而退。”狄仁杰担任宰相的时候,有一次去探望他的堂姨卢氏。正逢卢氏的儿子带着猎物归来,狄仁杰对堂姨说,我现在担任宰相,表弟有什么想做的事,我一定尽力帮忙。他堂姨说,宰相你做你的官,我只有一个儿子,可不想让他去侍奉女主。狄仁杰听了这话感到十分惭愧。周,武则天称帝以后,改国号为周。下联说的是秦末汉初王陵的典故,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载,“王陵者,故沛人,始为县豪,高祖微时,兄事陵。陵少文,任气,好直言。及高祖起沛,入至咸阳,陵亦自聚党数千人,居南阳,不肯从沛公”,王陵一开始并未跟随刘邦。“及汉王之还攻项籍,陵乃以兵属汉。项羽取陵母置军中,陵使至,则东乡坐陵母,欲以招陵。陵母既私送使者,泣曰:‘为老妾语陵,谨事汉王。汉王,长者也,无以老妾故,持二心。妾以死送使者。’遂伏剑而死。项王怒,烹陵母。陵卒从汉王定天下。”后来,王陵带着自己的兵归服刘邦,项羽就把王陵的母亲抓起来,王陵母亲对使者说:“请替我转告我儿子:好生跟随汉王,不要因为我的缘故而怀有二心。”伏剑而死。平仄上,上联是平仄平平平仄仄,下联是平平仄仄仄平平。杰,《广韵》“渠列切”,入声;识,《广韵》“赏职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上下联都是主谓结构。其谓语部分“惭周不仕”“识汉方兴”在语义结构上不对仗:“惭周”的主语是“仁杰姨”,“不仕”的主语是仁杰姨的儿子;下联“识汉方兴”是动宾结构,“识”的主语是“王陵母”,“方兴”的主语是“汉”。可见上联的结构是“惭周/不仕”,下联是“识/汉方兴”。

8、句写穷愁,浣花寄迹传工部;诗吟变乱,凝碧伤心叹右丞:上联用的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典故。安史之乱爆发,杜甫移居成都,在浣花溪上筑草堂而居。其《萧八明府堤处觅桃栽》诗曰“奉乞桃栽一百根,春前为送浣花村。河阳县里虽无数,濯锦江边未满园”,唐张籍《送客游蜀》亦曰“行尽青山到益州,锦城楼下二江流。杜家曾向此中住,为到浣花溪水头”。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,多写百姓愁苦,如“三吏”“三别”等,因为真实反映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,其诗歌被称为“诗史”。《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》中说他自己“穷年忧黎元,叹息肠内热”,其穷愁多为推己及百姓的痛苦和忧虑,如其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曰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!风雨不动安如山。呜呼!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”。寄迹,托身,借住。杜工部,杜甫因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称。下联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典故。根据《旧唐书·王维传》载:“禄山陷两都,玄宗出幸,维扈从不及,为贼所得。维服药取痢,伪称喑病。禄山素怜之,遣人迎置洛阳,拘于普施寺,迫以伪署。禄山宴其徒于凝碧宫,其乐工皆梨园弟子、教坊工人。维闻之悲恻,潜为诗曰:‘万户伤心生野烟,百官何日再朝天?秋槐花落空宫里,凝碧池头奏管弦。’贼平,陷贼官三等定罪。维以《凝碧诗》闻于行在,肃宗嘉之。会缙请削己刑部侍郎以赎兄罪,特宥之,责授太子中允。乾元中,迁太子中庶子、中书舍人,复拜给事中,转尚书右丞。”安禄山攻破长安时,唐玄宗出逃,王维来不及逃亡,被安贼所得,拘禁于普施寺(疑即菩提寺),不得已接受了叛贼所安排的伪职。王维听到安禄山等人在凝碧宫用玄宗的梨园弟子、教坊工人奏乐,非常伤心,作诗遣怀。后来叛乱平定,王维也因为这首诗而得到了赦免。右丞,王维曾做过尚书右丞,故人称“王右丞”。平仄上,上联是仄仄平平,仄平仄仄平平仄;下联是平平仄仄,平仄平平仄仄平。迹,《广韵》“资昔切”,入声。语法上,“句写穷愁”对“诗吟变乱”,都是主谓结构。“浣花寄迹传工部”对“凝碧伤心叹右丞”,也都是主谓结构;主语“浣花”“凝碧”皆为动宾结构,实际为事物之名。

〖典故〗

仁杰姨:唐代狄仁杰曾为武则天的宰相,他姨妈灵氏有子,狄仁杰想让他做官,他姨妈以后周为耻,就说:“我只有这一个儿子,不愿让他侍奉武则天。”

王陵母:西汉王陵追随刘邦时,他的母亲在项羽势力范围内,母亲知道刘邦一定能兴盛起来,就嘱咐儿子好好干。项羽要她叫王陵来辅佐他,她于是自刎而死。之后王陵被汉高祖刘邦封安国侯,得到重用。

《笠翁对韵十蒸》拼音版解释句解题解(拼音打印版)

笠翁对韵目录